地殼中保存的屬于古地質年代的動物或植物的遺體、遺物或生物留下的痕跡叫化石。動物化石包括“肉質化石”和“骨質化石”。
由于冰河運動、地殼變遷等原因,地球生物被迅速埋藏于地下,經過億萬年的演變,生物硬體部才被保存下來。但軀體肉質軟組織(包括耳朵、內臟器官)演變?yōu)榛目赡苄晕⒑跗湮ⅲ谧匀画h(huán)境下很容易被微生物腐蝕溶化,所以很難形成實體肉化石,因存世量少收藏價值。學者黃錦祥發(fā)現(xiàn)的“耳朵”化石,使我們清楚了解到地球上確實有“肉化石”存在,是人類自然科學史上的一次重大發(fā)現(xiàn)。 [1-2]
早可以被明確歸類于植物界的化石是在寒武紀時的綠藻化石。這些化石像是絨枝藻目鈣化了的多細胞成員。更早的前寒武紀化石中有發(fā)現(xiàn)像是單細胞綠藻的化石,但依然不確定是何種藻類。
有胚植物現(xiàn)知古老的生痕化石源自于奧陶紀,雖然此類的化石是零碎不全的。到了志留紀才有完整個化石被保留下來,包括石松門的“刺石松”。泥盆紀之后,萊尼蕨門的詳細化石在此時期被發(fā)現(xiàn),此化石顯示出了其植物組織的單一個細胞。泥盆紀時亦出現(xiàn)了被認為是古老樹木的植物“古羊齒屬”,此類植物在其樹干上有蕨葉,但此蕨葉不會產生孢子。
松柏和開花植物的根、莖及枝干的化石可以在湖泊及海岸的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層中被找到。加州紅木、木蘭、櫟樹和棕櫚樹等化石常被找到。
石化木普遍存在于世界的部份地區(qū),且常在酸性及沙漠地區(qū)中所發(fā)現(xiàn),因為那些地方很容易因侵蝕作用而暴露。石化木通常都被嚴重地硅化(有機質被二氧化硅取代),且生殖組織常會被保存在良好的狀態(tài)。此類的樣本有些會使用寶石雕琢的裝置來切割及磨光。石化木的石化林已在每個大陸中被發(fā)現(xiàn)。
舌羊齒屬等種子蕨的化石廣泛分布在南半球的數(shù)個大陸中,此一事實支持了阿爾弗雷德·魏格納所提出的大陸漂移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