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工藝
一次粗粉碎:對于粒狀原料,經下料坑、提升機進入清理設備進行去雜磁選處理后,進入待粉碎倉,然后經過粉碎機的粗粉碎,使物料粒度減小,為后續(xù)的超微粉碎或混合工序做準備。一次粗粉碎能減少物料的粒度差異及變異范圍,改善超微粉碎機的工作狀況,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產品質量的穩(wěn)定.
配料與混合
次配料:根據(jù)飼料配方,使用電子配料秤準確稱取各種大眾原料,配比較大的物料通常在這一階段進行配制,并注意配料倉的結拱問題.
混合:將稱取好的各種原料放入混合機中進行充分攪拌混合,使原料均勻分布,飼料營養(yǎng)成分的一致性。常用的混合機有單漿混合機、雙漿混合機等.
制粒前準備
原料調質:在制粒前,需要對經過粉碎和混合的原料進行調質處理。調質的目的是通過添加適量的蒸汽、水或其他液體,調整原料的濕度、溫度和軟硬度,使原料中的蛋白質和淀粉等成分充分軟化和變性,以便在制粒過程中更好地粘結成型,提高顆粒的質量和穩(wěn)定性。一般情況下,物料水分在到達制粒模前應為 16%-18%
設備調試:根據(jù)魚飼料的品種、規(guī)格和生產要求,對制粒機的各項參數(shù)進行調整和設置。如環(huán)模顆粒機,需要選擇合適的環(huán)模和壓輥,并調整環(huán)模與壓輥之間的間隙;同時,根據(jù)顆粒的大小和硬度要求,設定合適的制粒壓力、溫度和轉速等參數(shù),以確保制粒過程的順利進行
顆粒切割:從環(huán)模中擠出的柱狀顆粒飼料具有連續(xù)的形狀和一定的長度,需要通過安裝在制粒機出口處的切割裝置將其切割成所需長度的顆粒。切割裝置通常由旋轉的刀片或切刀組成,其切割速度與制粒機的擠出速度相匹配,以確保切割后的顆粒長度均勻一致 。
冷卻:干燥后的顆粒飼料溫度較高,需要進行冷卻,以防止飼料在儲存過程中因溫度過高而導致營養(yǎng)成分流失、變質或產生異味等。冷卻通常采用風冷或水冷的方式,使顆粒表面溫度迅速降低至室溫左右,恢復顆粒的正常物理性質和穩(wěn)定性,便于后續(xù)的包裝和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