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正吻拆除、安裝工程量按其施作數(shù)量以份計(jì)量。
琉璃正吻拆除、安裝定額以其施作規(guī)格(明清式規(guī)格分檔:四樣、五樣、六樣、七樣、八樣、九樣;宋式按高度規(guī)格分檔:70cm以下、100cm以下、120cm以下、160cm以下、200cm以下、260cm以下)分別設(shè)項(xiàng),琉璃正吻拆除、安裝按其施作規(guī)格及其數(shù),分別套用(宋)琉璃鴟尾(明清)琉璃正吻(獸)拆除、安裝定額相應(yīng)項(xiàng)目。
正吻安裝包括安吻樁、拼裝、鑲扒鋦。宋式除此外還包括了鐵索鏈。
坡形屋頂和上面的正脊與正吻的明器上已能見到。明器是漢代的一種陪葬品,用陶器制作成各種房屋、人物、動物和器物的模型,將它們與墓主人一起下葬置于地下墓室之內(nèi)。這是因?yàn)楣糯嘈湃怂篮笾皇巧眢w的消亡。而人的靈魂永遠(yuǎn)不滅,它將一直生活在另一個”冥間”的世界,所以要制作這些模型與主人一起送到“冥問”去供他們使用。
正吻。屋面正脊兩端為正吻獸。正吻又叫“鴟(音“赤”)吻”、“大吻”,是古建筑正脊兩端常用的裝飾。正吻為一龍頭,張開大嘴咬住正脊。相傳,正吻是龍生九子之一,生來好望,能噴云吐雨,將它安在屋脊上以防止火災(zāi)。
到了清朝,吻不斷發(fā)展,技藝越來越,接吻是水性的,是用來避火的邪物,龍形吞脊獸吻,吻,又叫舔尾吻,龍形吞脊獸,是老九,嘴闊嘴糙,一生善吞,吻早出現(xiàn)在漢代,吻,從建筑角度看,吻,又稱正吻大吻,是明清建筑主脊兩端的裝飾構(gòu)件。
仿古大殿正吻又稱為吻和大吻,是明清建筑屋頂?shù)恼箖啥说难b飾構(gòu)件,可用于墻脊上,通常為龍型,獸頭朝內(nèi)張口銜脊,背部有釘子和屋脊相連。仿古大殿正吻位于正脊兩端和垂脊的交匯點(diǎn),正是防水較為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因此其作用是加固正脊,防止?jié)B漏。主要用于高等級大殿,如宮殿、壇廟等地。
琉璃吻獸在建筑上還有其他特殊功能,正脊和檐角是殿頂兩坡的交匯點(diǎn),雨水從交匯點(diǎn)的縫隙容易滲入,吻獸在此起到嚴(yán)密封固瓦壟,使脊壟既穩(wěn)固又不滲水。為了防止各斜脊瓦件的下滑,使用了釘子把它們釘?shù)酱竽窘Y(jié)構(gòu)上,又為避免釘孔漏雨,便加蓋釘帽,古代匠師巧妙地把釘帽加以美化,就形成了各斜向屋脊的吻獸。吻獸類的裝飾大大豐富了中國古代建筑的屋頂輪廓。
8年